原標題:“理”響中國 浙江青年在行動

大家可以想象這樣一幅場景:《千里江山圖》的創作者王希孟正在與一位00后青年對話,王希孟通過數字化技術看到了自己的畫作穿越時空,被全世界的人欣賞;青年還告訴他,“3D復原”技術如今應用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新時代的冬奧會、亞運會讓中國風韻驚艷世界……

這場跨越千年的對話被浙江省“00后Talker”、浙江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鄧恵文搬上了一場理論宣講的舞臺。她覺得,這場對話就像是數千年來創造與賡續文脈的中華兒女的縮影,更是中華民族深沉的文化自信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珍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里,雖身處異時異地,抬頭卻是同一片星空”。

11月1日,浙江紹興,新時代青年學習曁“浙青年·愛學習”交流活動中,北京大學學生、曾任遼寧艦操舵兵的王心儀(臺上右一)在分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

作為青年理論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宣講讓理論“活”了起來?!?0后Talker”是浙江省重點打造的青年理論宣講品牌,通過“學”“研”“講”聯動形式,在全國理論宣講名師、高校專家學者的指導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青年宣講員。同時,這也是青年思政教育和理論學習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吸引了百余名年輕人加入。

在浙江各地,“年輕”“深度”“基層”“活潑”正成為理論學習的關鍵詞。金華的“東陽馬生”每月固定設置青年學習日,杭州余杭的“新時代創客說”在干事創業的熱潮中講述一個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故事,“潮涌東?!背懞u宣講最“潮”音,“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青春之聲響徹山區角落,青年辯論賽、沉浸式讀書活動、情境式宣講比賽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參與……

宣講“輸出”倒逼理論“輸入”

“這是青年和理論的一場相遇,更是一種年輕人與更多人的雙向奔赴?!睆钠胀ù髮W生到“00后Talker”,再到青年教師,短短兩年,22歲的李悅婷實現了身份的“蛻變”。

剛加入宣講團那會兒,李悅婷遇到了最棘手的問題——不會寫稿子,不懂理論。后來,浙江省委宣傳部為“00后Talker”組織了一場集訓,邀請理論宣講大咖給00后們“補課”。兩年過去了,李悅婷依然記得那句改變自己認知的話——“宣講員就是要像章魚一樣,觸角伸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里?!?/p>

大多數情況下,“00后Talker”的宣講都要在田間地頭完成,宣講對象包括學生、村民、工人等。如何才能向他們正確、完整地傳遞理論內涵?

“每次宣講之前,我們都要先在當地深度調研兩三天。只有先發現問題,才能探討并講好解決問題的方式?!崩類傛媒Y交了很多村民朋友,并開始思考到底何為面向基層的理論宣講,“這里鼓勵年輕人的無限創新,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討論中,大家的宣講稿才有了‘接地氣’的味道”。

在這里,每一位“00后Talker”都能找到自己的標簽。有人擅長演話劇,有人喜歡脫口秀,也有人在探索用Rap(說唱)宣講,每場宣講都是“聲光電”融為一體的極致享受。85后青年宣講員梁龍最擅長脫口秀宣講,在他看來,宣講要接地氣,就要拓展信息收集和實踐場景兩個渠道,“年輕人不能關在‘信息繭房’里學習,也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里宣講,最重要的是去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

據統計,浙江省各級各類宣講員超過10萬人,約五分之三是80后、90后、00后。不同時代的宣講員都能以各自的視角和表達方式,發出理論宣講最強音。當宣講成為青年的一種時尚之后,反過來倒逼著青年不斷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補齊知識的短板。

3年前,浙江衢州的“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成員李陳絕對想不到,自己會站在群眾中央,以宣講員的身份講述黨的創新理論,并且樂此不疲。2020年6月,衢州市正式啟動全市域體系化高質量推進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短短3年,這支宣講團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數萬人。

回顧那段經歷,李陳說:“我在與青年理論宣講‘N+1’成長?!眲傞_始,李陳覺得青年理論宣講最重要的是講好一個故事,但隨著不斷寫作和實踐,他慢慢發現一篇能回味的宣講稿,一定要有理論支撐,“這是N次的學習、思考和1次凝練的成果”。那之后,李陳更加關注故事背后的理論,開始讀原著、找學術性文章,從中尋找想要的答案。他認真研讀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共產黨宣言》、歷史偉人的生平事跡書籍。

不過,像很多剛開始接觸理論宣講的年輕人一樣,李陳也有因理不清制度的“前世今生”而苦惱的經歷。為此,“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專門成立了研習小組,每月開展集中研習活動,一群年輕人在一起探討理論。

對李陳來說,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從為了故事找理論,到為了理論找例證,把自己的語言和感受融入宣講,我更加體會到青年理論宣講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將“學問”用于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4月,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迎來了一批想要“找問題”的年輕人。這是浙江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生骨干)培養學院(以下簡稱“青馬”)聯合磐安“向上青年”宣講員開展的一次“青馬向上”研學營活動。他們邊調研邊宣講,每一名年輕人都有機會去尋找基層面臨的“真問題”,并提出“青年方案”。這次活動也被稱為“蹲點式宣講”。

磐安縣曾是浙江省的貧困縣,如今走出了一條“生態富縣,生態富民”的山區縣共同富裕之路。這座小城如何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走出新的發展模式呢?為了探尋其中的答案,這群年輕人從“通過成績講理論”轉變為“通過問題講方法”,希望運用黨的創新理論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浙江大學本科生陳玥元調研的第一站是磐安縣嶺干村。剛入村,她和小組成員就被寫著“嶺干村村民三要:要團結、要勤奮、要爭氣”的橫幅吸引了。他們將調查重點放在了年輕的村民身上,但過程并不容易,調研小組先后遇到了采訪被拒、聽不懂方言等問題?!斑@種困難是大家出發前沒有預料到的,但這才是最真實的基層情況,沒有一個人說要放棄?!蓖ㄟ^調研,同學們拿出了完整的調研報告,包含了10余條意見建議。

這樣的“蹲點式宣講”還吸引了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八八戰略”博士生宣講團、“婺江潮聲”宣講團的加入。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分赴永康、義烏、東陽等地,深度觀察“八八戰略”指引下的縣域發展,思考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徑。

與此同時,一堂屬于山區孩子的“開學第一課”在磐安縣嶺干村開講了。為解決教育資源薄弱的問題,磐安邀請各地的機關干部、優秀青年分別講3堂關于“人生選擇”“學習秘籍”“校園安全”的公開課,村民們稱之為“村課”。

磐安縣尚湖鎮宣傳委員郭嘉記得,浙江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就是因為在初中時遇到了浙江大學暑期支教團,才埋下了“浙大夢”。經過不懈努力,他不僅如愿進入了浙大,還主動到邊遠山區支教1年。

“這些年輕人讓山區的孩子們看到了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優秀的自己?!痹诠窝壑?,“村課”就像是年輕人帶給鄉村的另一重驚喜,看過更大世界的青年給正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帶來了希望和動力,同時也將越來越多有志于服務基層的年輕人聚攏到一起,“這是一個彼此治愈的過程”。

“在學生調研的過程中,不論是問題帶來的痛苦和困惑,還是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獲得感,都是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環節?!被貞浧疬@次蹲點調查的經歷,浙江大學團委副書記、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包大為感受頗深,他說:“年輕人應隨時代、國家步伐而發展,只有經歷‘從城市到鄉村’‘從課堂到社會再回到課堂’的不同環節,才能了解真實的中國,將‘學問’用于祖國最需要的地方?!?/p>

學理論、講理論已成為“浙青年”的習慣

“以前的余村,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F在按游客的評價,人在余村走就像是畫中游……我們有了好的環境所以吸引來了很多年輕人?!闭憬布啻妩h支部書記汪玉成感慨地說。在余村的文創閣,室外油菜花鋪滿田園,室內一場余村今后發展規劃的大討論正在熱鬧地進行著。這是湖州安吉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學習的一個場景。

近年來,浙江省組織了一項“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變遷學思想”活動。以青年學習小組為單位,深入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過的地方,現場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新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走訪調研,足跡遍布了全省90個縣市區。如今,“循跡”成了浙江理論學習的“專屬”關鍵詞。

去年暑假,為探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之源,浙江工業大學第五屆研究生“紅色錘煉”社會實踐團走進了安吉余村。在這里,年輕的隊員體會到了何為“在選擇之中,找準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當地如何以深遠的目光,聚焦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和諧、協同轉變……

隨著浙江打響“浙青年·愛學習”品牌,新時代青年理論學習也變得“火熱”起來。浙江省目前已打造出成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設立青年學習日、開展“三讀”、舉辦“三賽”的學習新模式,推動形成了理論共學、行動共謀、成果共享的一體貫通格局。

浙江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負責人表示,當下,我們要適應形勢新變化,把青年理論學習當做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用科學的理論回答青年“世界怎么看”“我們怎么辦”的追問。對于浙江青年而言,共同富裕、重要窗口的歷史使命更是決定了“浙青年”要以勇立潮頭的探索拿出先行示范的成果,在使命與擔當中將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

年輕干部的理論素養增長“秘籍”是什么?對于浙江麗水95后青年王柯涵來說,就是要與同齡人交流,向前輩學習,更要從生活實踐中汲取力量。

經歷多次理論宣講“實戰”,王柯涵覺得只做到基本的理論宣講還不夠,讓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才是一名好的宣講員。于是,她開始觀看學習各類宣講大賽視頻,學習青年宣講員們的“特點”;為了充分了解基層,她實地走進麗水市云和縣緊水灘鎮,幫老農們打包“消薄”農產品、陪山頭阿婆聊聊家常、感受村民們分發季度玉米款的喜悅心情。

王柯涵說:“希望未來我們在學習新思想、走入最基層、傳播新理論的路上,永遠有人陪伴?!保?span style="text-indent: 32px;">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許子威 記者 蔣雨彤)


原標題:“理”響中國 浙江青年在行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  

教育信息網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