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并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中山...

QQ截圖20220801130958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并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戴鎦齡、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蟄龍、高兆蘭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瞒?、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F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特色。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轉變?,F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

專任教師 4629人

專業技術人員 954人

正高級 1711人 副高級 2055人


全日制學生 58897人

普通本科生 32790人 碩士研究生17038人 博士研究生9069人

本科專業(辦學權)138

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53個

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63

專業學位類別37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4


校園5個

廣州校區(含南、北、東三個校園) 3個珠海校區 1個深圳校區 1個


附屬醫院10

國家級研究機構35

國際合作學院1

省部級科研機構220

地方研究院10

重大平臺7個


辦學總經費增長迅速

2021年學校決算總收入99.74億元人民幣。

學校學科實力強,影響力突出

在第四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50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數(A+、 A、A-) 14個。 根據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學科名單,我校11個學科入選,入選學科數全國并列第8。學科優勢

師資力量雄厚

現有院士(含雙聘) 22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

教育教學改革效果顯著,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10個專業入選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11個學科專業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總數位居全國并列第4;5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總數位居全國并列第5;在近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以獨立完成單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8項,總數位居全國并列第5。經濟、管理、工科、醫科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我校學生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IARC)、MathorCup高校數學建模挑戰賽、“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2021年,我校學子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中獲特等獎、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中獲金獎。2021年,在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我校獲得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賽道金獎、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賽道銀獎、預防醫學專業賽道銅獎。

人才輸出質量不斷提高

中山大學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多措并舉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我校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2021年,近八成就業的畢業生前往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能、核能、國防等國家重點行業和領域工作;超八成就業的畢業生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區域;共有850名畢業生參軍或投身西部、基層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選擇深造的本科畢業生逐年增加,其中,國(境)內升學畢業生中約94%在“雙一流”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等機構繼續深造;國(境)外深造的畢業生主要前往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高校深造?!皩W在中大,追求卓越”學風已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科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2021年學??蒲薪涃M突破40億元。2021年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期獲資助項目數1013項,連續五年排名全國高校第二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增立項16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總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學校建有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國內外學術影響力高的科研創新平臺。

醫療規模和實力居全國領先行列

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漆t院)。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度醫院排行榜(綜合)中,我校5家附屬醫院進入排名前100,腫瘤防治中心進入排名前50,附屬第一醫院進入排名第8;2020年度40個??婆判邪裰?,20個??七M入排名前10,7個??七M入排名前5,中山眼科中心在其??婆判邪裰形涣械谝?。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于2019年11月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華人教育信息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