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教育’,也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鮮明的一種教育類型?!苯逃柯殬I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12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教育’,也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鮮明的一種教育類型?!苯逃柯殬I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12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說。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長、可持續發展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下一步,如何拓寬職業學校學生成長成才通道?

  陳子季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指出,《意見》提出了推動中高職貫通銜接培養、完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等四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既可以升學,也可以就業,還可以先就業再升學,最大程度拓寬學生多樣化、多途徑成長的通道?!标愖蛹菊f。

  破解長期制約職業教育的瓶頸問題

  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中辦、國辦已印發了3份涉及職業教育的高規格文件,分別是2021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2年10月《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以及此次發布的《意見》。

  這次的《意見》和以前的文件是什么關系?相比之前,這次主要解決什么問題?

  陳子季說,《意見》要用系統化設計、工程化推進、協同化作戰的思路,重點解決三個長期制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是發展理念的問題,即如何看職業教育。要把以人為本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定位,真正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

  “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決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陳子季說,“這對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鄙視,消解職普分流帶來的教育焦慮有重大作用”。

  二是發展路徑的問題,即如何干職業教育。就是要立足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和規律,以深化產教融合為突破口,以推進職普融通為關鍵點,以促進科教融匯為新方向,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多元參與、需求驅動、開放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重塑職業教育生態,進而推動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由“謀業”轉向“人本”,改革重心由“教育”轉向“產業”,發展路徑由“分類”轉向“協同”,辦學主體由“單一”轉向“多元”,服務場域由“區域”轉向“全局”。

  三是主體責任的問題,即誰來干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不能簡單理解為職業學校辦的教育,職業教育的改革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各個方面,是一項系統工程。

  “基于此,《意見》將改革的基座落在區域性、行業性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四梁八柱’就是產教聯合體、產教融合共同體,通過開辟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試驗田,構建央地良性互動、協同推進有效機制,最終把職業教育升級為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教育國際影響、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的戰略資源?!标愖蛹菊f。

  在職職工創新方式讀研究生

  拓展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是社會比較關心的問題,事關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據統計,全國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高職畢業生升入本科學校的比例已經達到了四分之一。

  陳子季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指出,《意見》提出四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優化職業學校和專業結構布局,建設一批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高水平職業學校和專業。探索發展綜合高中,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同時支持高水平大學參與職業教育改革。

  二是推動中高職貫通銜接培養,支持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聯合開展五年一貫制辦學,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與職業本科教育的銜接培養。

  三是完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進一步擴大應用型本科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模,由各地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中統籌安排招生計劃。

  近日,上海市發布《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招生試點方案》,2023年共有25所試點院校參加春季考試招生,招生專業是各校特色專業或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試點院校包括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等名校。

  四是打通高職畢業生升學深造渠道,完善本科學校招收具有工作經歷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專門辦法,建立符合職業學校學生特點的專升本考試辦法和培養方式。

  江蘇省一所專升本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該機構所在的地級市有30多所高職院校,摸底發現將近一半的學生會參加專升本考試。

  他介紹,目前各地專升本考試科目有所不同,主要以語文、數學、外語等文化課為主,有的會加考專業課。

  陳子季在12月27日發布會上介紹,將針對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講”的難點,在國家層面出臺政策,向社會傳遞信號、給地方提供支持,引導基層大膽試大膽闖。

  陳子季說:“以上這些舉措,我們想釋放出的強烈信號就是,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教育’,也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鮮明的一種教育類型,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既可以升學,也可以就業,還可以先就業再升學,最大程度拓寬學生多樣化、多途徑成長的通道?!?/p>

  陳子季介紹,下一步要持續拓展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空間,同時支持地方進一步創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學聯合重點行業企業招收在生產一線有一定工作經歷、特別優秀的高職畢業生,以校企合作項目制方式培養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

  一些地方和職業院校也在進行探索。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在12月27日發布會上介紹,天津市完善職普融通機制,探索中高職畢業生“學歷+能力”雙提升綠色通道,支持普通高校招收優秀中高職畢業生、生產一線優秀員工,建設高水平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一批新型產業學院。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許建領介紹,該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特色產業學院發展能級,探索構建“技術牽引、產品載體、理實融通、能力本位”為特征的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

  總之,要為不同階段、不同教育類型設計轉換通道,讓學生能夠根據興趣、能力和自身發展情況在就業和升學中實現多次選擇,也給企業在職職工提供再學習、再提升的機會。

  多渠道加大投資支持

  近年來,中央投資支持職業教育發展開展了很多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12月27日發布會上說,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等部門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為重點支持方向,以補齊實習實訓環節短板為重點突破問題,以優質職業院校為重點扶持范圍,以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重點建設項目,切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和育人水平。

  “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共343億元支持全國約120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其中,“十三五”期間,通過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約238億元支持約1000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加強中職學?;A設施建設?!笆奈濉逼陂g,2021-2022年通過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約105億元支持約200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加強高職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高?;A設施建設。

  歐曉理介紹,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大力支持的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還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渠道,及時做好職業教育領域重點項目的引導、儲備和推薦工作,使職業教育教學實訓條件得到顯著提升,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9月,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以貼息貸款的信貸方式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等領域的建設和發展,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設備更新等。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只有一些學校的項目落地,更多項目仍在招標或審批過程中,預計未來1-2年陸續釋放。

華人教育信息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