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一批28家擬入圍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我市“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聯合體”名列其中,這不僅拉開了有序落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系列重要部署的序幕,也在實踐層面標定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的新方向,將持續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增強社會適應性。面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我們要深刻把握好市域產教聯合體是何以及因何、如何成為深化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縷析其內涵、方向和路徑,并找準其構建要領。

  明內涵,厘清市域產教聯合體內在邏輯

  作為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的戰略任務之一,市域產教聯合體既抓住了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又直指當前產教融合發展的難點、痛點與重點,還明確了建設任務,并揭示了存在邏輯。準確把握目標要求。在地方政府統籌協調下,以產業園區為基礎,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各類資源要素,創新資源利用模式,強調服務區域發展,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擴大辦學資源和發展空間,建設區域性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樣板、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準確把握運行機理。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困擾產教融合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權責不對稱、風險不對稱等問題,有效消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中間地帶”,推動職業教育與區域內經濟社會子系統緊密互動,以建立共同利益機制和一體化發展模式,增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吻合度,真正實現產教互動共贏、互惠共生。準確把握實踐要義。在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實踐中,應突出政府主導性、主體多元性、資源富集性、運營實體性、布局區域性等特征,抓好統籌聯合、協同創新、優化升級三個關鍵點,有效統籌空間區位、產業集聚、職教資源和創新網絡,優化聯合體多方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多元主體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新范式。

  明方向,找準市域產教聯合體功能定位

  市域產教聯合體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系列部署中已成為一個重要坐標,其基礎性功能、載體性作用和平臺性價值顯著,只有在實踐中找準其角色定位才能實現預期發展目標。著力構建“三服”新載體。堅持問題導向,密切追蹤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的技術演進、工作變化及職業崗位變遷,對接地方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等,通過培育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形式,打造切實服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產教城融合發展新載體,切實做到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學合作、產教融合。著力構建“三融”新平臺。堅持系統觀念,推動產業系統、科技系統、教育系統、政府及社會其他系統間的有效協同,形成堅實的市域產教聯合體,開展多邊多維多形式的合作關系,縱深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搭建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平臺,實現良性循環及倍增效應,推動現代職業教育提質升級與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三統”新生態。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構建起靈活多元的產教融合共同體,搭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發展“立交橋”,暢通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通道,形成具有開放、多維、共享的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新生態。

  明路徑,把牢市域產教聯合體實施關鍵

  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是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發展的必然舉措,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但要建設好特色化市域產教聯合體,還需要在以下方面明晰路徑、把牢關鍵。聯合共建實體化體制機制。將市域產教聯合體作為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治理體系、治理方式和治理效能重大變革的重要抓手,更加注重類型特征和區域屬性,圍繞“如何實體化運作”這一關鍵,將發力重點從職業教育內部轉向外部,以市場紐帶牽引制度創新,在多元主體之間建立更有效的價值共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作體制和互動機制。聯合共同實施一體化育人模式。抓住“人”這個牛鼻子,探索適合企業用人規律特點的辦學模式,構建集人才培養、實習實訓、技術服務、科研開發、成果轉移、就業創業為一體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名副其實的產業學院,大力發展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協同育人、崗位成才的中國特色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等育人模式,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園區共生共長。聯合共創適應性培養體系。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將育人價值體現在“職業”上,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共構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專業結構、共同開發課程資源、打造產教融合課堂等,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全面彰顯地方特色、中國特色,增強人才培養社會適應性,全面提高區域人力資源開發水平。

  (作者:南旭光,系重慶開放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副校長,本文為重慶市教育科學重點項目:K23YD3180089成果)

[ 責編:袁晴 ]
華人教育信息訂閱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