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暨數據開源發布會”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舉行。有關專家學者,項目第一批、第二批試點學校,部分高校和市、縣級教育研究機構300余人參加。該數據的發布,也意味著廣東中小學教師從此有了一張“體檢表”:老師們可以通過數據的量化分析,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稄V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2022年)》研究發現:CSMS大數據呈現出教師研究...
6月13日,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暨數據開源發布會”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舉行。有關專家學者,項目第一批、第二批試點學校,部分高校和市、縣級教育研究機構300余人參加。
該數據的發布,也意味著廣東中小學教師從此有了一張“體檢表”:老師們可以通過數據的量化分析,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2022年)》研究發現:CSMS大數據呈現出教師研究課堂取得的進步,數據顯示,實驗教師的前測、中測課例平均分分別為82.06、81.98,后測課例平均分83.42,有明顯提升;數據顯示,小學階段、語文學科、非珠三角地區、骨干教師、教齡在6-10年間的、女性、城市教師,這幾類教師的“CSMS課堂大數據指數”在同類別中平均得分最高;CSMS大數據分析與教師主觀判斷之間呈現出正相關性;形成了供老師教學研究參考的課堂常模;初步提煉出研究課堂教學文化特征的一套方法。
記者看到,通過CSMS,教師可以從課堂語速、提問、教師講述時間、學生互動時間等多個維度來查看自己的教學數據,并與課堂常模比較,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璧亮表示,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在課堂教學數字化評價、數字化教研領域進行了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巴ㄟ^CSMS,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查看自己課堂教學量化效果,相當于擁有了一張‘體檢表’?!?/p>
李璧亮提出,接下來,廣東將以數字技術破解教育評價與改進的難題,以常態課堂數字化測評作為教育評測的關鍵領域,以數字化教研作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數字化教研的實踐豐富完善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吳穎民作《主動擁抱智能技術,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旨演講。
他指出,當今數字技術發展迅速,很多行業敏銳地迅速應用數字技術尋求突破,而教育行業一向對新技術不敏感,這次亟須迎頭趕上。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有效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能和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與突破口。教育數字化轉型要從轉變教師開始,轉變教師觀念、提高信息素養、掌握數字技術,是教師專業發展當務之急。省教研院主持的“5G+CSMS”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實驗探索,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數據,是一個值得廣泛推廣的實用好用成果,對于專家資源缺乏的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更具應用價值?!皩τ诮逃容^薄弱地區的老師和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擁有CSMS相當于隨身攜帶了一眾名師,能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p>
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評估室副主任許世紅作“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發布與數據開源情況”情況介紹,以“開放共享,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深挖數據,助力教師專業發展”的視角進行了項目分享。對《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形成的背景與目標,報告形成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回顧,研究方法與主要結果簡介,項目未來的實施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介紹。
許世紅介紹道,“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是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5G+智慧教育”項目的數據研究成果。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聯合多個單位,為解決課堂教學自動化、常態化、規?;治鲭y題,研制出了“課堂教學智慧評價系統(簡稱CSMS)”,并以課堂數字化畫像為核心、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開創了數字化教研新模式。自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項目共組織60多場數字化教研,在全省范圍內,完成16個地級以上市的400余名教師的2900節常態課堂教學自動化分析。項目組決定發布《廣東省中小學課堂大數據報告(2022年)》,并將參與項目的課堂教學評價數據脫敏后,向國內教育研究機構開源,鼓勵和支持開展深度的課堂教學研究,促進課堂研究的數字化轉型。(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
校對 | 彭繼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