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通知,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五年過去,對于全國大多數學校而言,實現“教育信息化2.0”,仍只是個奮斗目標。

但隨著C30在全國大面積的推廣應用,特別是最近一批名校對C30的深度應用,實現了教學質量“質”的提高(以下重點以“臨滄一中”為例),讓我切身感受到當下“教育信息化2.0”所描繪的藍圖已無法覆蓋一批名校未來的應用與發展。既然有“教育信息化2.0”就必然有“教育信息化3.0”,為此,依據大規模的實踐與分析,提出“教育信息化3.0”部分特征,算是管中窺豹、拋磚引玉。

眾所周知,相對于“教育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邏輯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實現教學模式及組織流程的創新,其核心建設內容是“三全兩高一大”?;诖?,就“教育信息化3.0”提出以下特征。

特征一:數字內容校本化

對于名校而言,無論是國家“大資源平臺”還是當前產業所提供的各類高端個性化資源,都是校本資源的制作素材,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校本內容的建設與創新是學?!爱愑诔H恕钡年P鍵所在,也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最為關鍵的資源。

“臨滄一中”構建了包括校本題庫在內約10T校本資源,特別是通過集體教研完成的校本資源可以第一時間傳導到課堂。校本資源體系,不僅是精準,更重要的是及時,與教學進度相匹配,而進入每一節課的校本資源都是一次資源創新。為此,C30構建了完善的資源服務體系,并提供具備人工智能應用的數字化資源制作工具。保證學校數字資源及時準確,與教學進度匹配。

特征二:教學工具標準化

如同互聯網是一種“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3.0”推進的是讓數字教育成為一種“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以課堂為中心的數字化應用,讓數字化應用像今天的黑板與粉筆一樣成為一種課堂標配,做到“大象無形”。如“Word/WPS”統一文本編輯系統一樣,統一、標準的數字化工具是數字教育走向成熟的關鍵標志。

以“臨滄一中”為例,C30線上線下兩套標準化的平臺工具,深度融合各類教學軟硬件系統,實現對學校各類離散教學系統全面標準化治理,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標準化應用,不僅實現教師常態化的全面應用,配合學?!?62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亦可熟練駕馭。

構建標準化的平臺工具,師生以課堂為中心多系統無感知的絲滑應用,實現數字教育的“大象無形”,是“教育信息化3.0”的重要標志。

特征三:教學效果可視化

所謂的教學效果可視化是指當數字教育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教育信息化3.0”所追求的不再是數字教育本身的融合應用,而應是基于數字教育深度賦能教學,實現教學質量“質”的提升,而這種提升是可以量化的,“臨滄一中”大規模的教學質量提升可以充分驗證這一點(“臨滄一中”一學年的作業數據采集高達190W+,暑期周作業布置數量達到2058次,作業批改率高達96%,實現了全學科高頻高效的練習與反饋。此外,C30對于教學質量綜合提升亦有自己可視化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發展更加不均衡,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不同地區、不同學?!敖逃畔⒒?.0-3.0”都將交叉存在。作為專業化的數字教育企業,C30必須超前布局產業,并愿意與全國名校共同創新、引領數字教育的發展。

華人教育信息訂閱號二維碼